北京地區是山西移民較多的地方。據北京市《大興縣志》記載:“明永樂二年(1404年)9月,遷山西太原、平陽府及澤、潞、遼、沁、汾州民萬戶,充實北京地區。”明朝初年的北京城區和郊區,由大興縣和宛平縣管轄,二縣的縣衙都設在城區內。東半部由大興縣管轄,西半部由宛平縣管轄。當年北京人口稀少的地方主要在南郊大興縣轄地。這一帶元朝時是皇家狩獵場,總面積約210平方公里,荒無人煙,周邊也不準百姓居住。明成祖遷都北京后,對狩獵場周邊進行了開發,安置移民,其中鳳河兩岸土地肥沃,水源充足,于是大批山西移民被安置在鳳河兩岸長約15公里地帶,集中建村,移民新村的村名結構是,山西州縣名后邊加個“營”字,延用至今已有600多年。
山西移民祖籍地名與大興縣山西移民村村名對應情況如下(2001年大興縣改為大興區,本文仍用大興縣):
山西長治屯留縣――大興采育鎮屯留營村
山西晉城沁水縣――大興長子營鎮沁水營村
山西晉中孝義市――大興青云店鎮孝義營村
山西運城河津市――大興長子營鎮河津營村
山西臨汾霍州市――大興青云店鎮霍州營村
山西長治潞城市――大興長子營鎮潞城營村
山西長治黎城縣――大興長子營鎮上黎城營村
――大興采育鎮鎮下黎城營村
山西長治長子縣――大興長子營鎮上長子營村
――大興長子營鎮下長子營村
山西運城解州鎮――大興青云店鎮解州營村
山西運城蒲州鎮――大興長子營鎮南蒲州營村
――大興長子營鎮北蒲州營村
長治市(古)潞州――大興采育鎮東潞州營村
呂梁市(古)石州――大興青云店鎮石州營村
山西大同市――大興采育鎮大同營村
山西大槐樹――大興采育鎮山西營村
寫此小文,引導人們進一步了解山西移民的歷史。
PS:資料來源,《中國日報》